船舶航海
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航海  >> 查看详情

船配业洗牌重组正当时

时间:2024-03-08 10:55:05   作者:www.58hx.com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据海关近日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配套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54%。其中,出口金额为596亿美元,同比增 据海关近日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配套产品进出口总额为
据海关近日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配套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54%。其中,出口金额为596亿美元,同比增 据海关近日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配套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54%。其中,出口金额为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5%;进口金额为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船配产品出口增势良好,整个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中,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在《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指导下,直面危机,攻坚克难,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相较于世界其国家,我国船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新产品开发进展缓慢,产业依然滞后,提高船用设备本土化率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三大主流船型的船配设备本土化率仅为4967%。由此我们看到,我国船配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实力不强,企业分配散而不均,产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几乎是各自为阵地发展。过于分散的结果不仅仅是降低了产业效率,更使得我国船配业很难就一些重大课题展开大规模、深层次的研究。如此一来,船配业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产品质量可谓不高不优。

正是由于产品存在有量无质的问题,很多企业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众多船配企业陷入了低价竞争利润低研发投入少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中。且不论船配企业之间各争地盘,即使是低水平的中小企业重组在一起也难以与大型企业抗衡,而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又因为彼此竞争的关系更不愿成为被兼并蚕食的对象。反复以往,整个船配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低,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在面对韩国船配企业抱团来华之时,国内船配企业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将自己的蛋糕拱手分人,眼见肥水外流。

再就具体的产品来说,我国船配行业中关键成套设备及核心部件大多需要进口,拥有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寥寥无几。据悉,低中速柴油机、柴油发电机组、增压器等大部分为引进专利技术生产,船用起重机、锚绞机、舵机等甲板机械主要为中外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生产,除一些普通船用电子仪器仪表、驾驶室、机舱集控台外,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反观欧、日、韩造船界,却早已充分认识到高端船配的重要性,并凭借相关的技术及研发优势,牢牢控制着船用发动机、通信导航系统、甲板机械以及废物处理设备等高技术含量的船配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关键船配产品大幅增长,但从整体来看,原来的技术空白仍然存在,高端产品配套能力持续示弱,船配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兼并重组提升产能

对比日本98%左右的船配设备国产化率,韩国90%93%的船配设备国产化率,我国三大主流船型的船配设备本土化率仅为4967%,可谓差距甚大。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要达到80%以上。

多数专家却认为,2011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船舶市场有效需求将很难得到进一步放大,总体来说,国际船舶市场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船价仍将在低位徘徊。因此,与船舶产业称兄道弟的船配产业发展形势很不乐观。

有鉴于此,中国船舶工业研究协会相关专家提出,十二五期间,整个船舶行业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结构、产能结构、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船配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效益;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产学研联姻研发,提升中国船配产品的档次。做到大型企业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与日韩的船配企业同台竞争;小型企业则专注于细分市场,做精、做专,与大型企业实现错位竞争,以此保持良性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研发中高端、国内尚属空白的产品,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领域尽快推出自主设备,使其早日实现国产化。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不断推出温室气体减排规则、船上噪声防护等新标准、新规范,为此,船配企业要及时进行追踪、研究,将其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使相关产品在研发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保持同步。当然,在船配业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造船企业也应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忘扶兄弟一程,尽可能使用国产船配产品,共同提升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自主研发成果初显

可以说在整条船舶产业链中,船配业是名副其实的关键环节,其不仅会影响船舶的建造质量及周期,还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幸的是,船配行业已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地作出努力,以求改观,力争在世界船配业中争得话语权。2010年以来,得益于《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指导,依托于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和自主研发,我国船舶配套产业持续发展:交付了国内首台7RT-Flex84T-D智能型电控共轨柴油机,交验国内首台国产化6UEC43LSⅡ型船用低速机、首台满足TierⅡ排放要求的YB-1926S43MC低速柴油机,交付舵叶面积达82平方米的贝克舵;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化HXS-1A/B型船用航行灯、信号灯控制系统、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自动跟踪航向分罗经等。

同时,过去的一年中,船配企业以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合、与专利公司合作等方式,提升研发能力,成功研发了不少新产品和关键部件。江苏省船舶及配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船舶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相互沟通的渠道,共同开发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中船工业集团公司与德国柴油机公司签署了柴油机战略合作协议;南通企业与上海设计公司共同开发特种船和特种机械市场;中油燃气集团与济柴合作开发推广内河船用柴油液化天然气动力。船配产业的发展可谓是遍地开花、硕果满结。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站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船配业的洗牌重组之路才刚刚开始,将何去何从?还有待船配行业自己书写。不过明确的是,想方设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土化设备装船率,才是挣得话语权的唯一途径。


标签: 船配  企业  产品  船舶  我国  设备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