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海
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航海  >> 查看详情

船企应坚定转型 多元发展天地宽

时间:2024-03-07 10:54:35   作者:www.58hx.com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但就造船业的全球性特征和中国造船业本身外向型特征而言,“转移一批”更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多元发展”。 针对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转移一批的措施,并
但就造船业的全球性特征和中国造船业本身外向型特征而言,“转移一批”更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多元发展”。 针对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转移一批的措施,并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基地,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选项之一。但就造船业的全球性特征和中国造船业本身外向型特征而言,转移一批更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多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核心战略,中国造船业应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日、韩造船企业从单核向多核业务结构转变的历程,以及近年来我国造船企业不断进军新领域的成功尝试,已经把问题的答案指向了多元发展。应该说,多元化是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造船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利器,更是其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拓展更广大发展天地的必由之路。而《指导意见》的出台,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适度相关是我国造船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已经走出这一步的造船企业大多数也实施了这样的多元化战略,如进入海工装备、钢结构、交通设备、风电装备等领域。这些行业的生产与造船有相似之处,资源与设备的利用有重合之处,因此能有效消化造船产能,并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发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不少造船企业按照这一原则选择开展的多元业务风生水起。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12年的非船经济总量占到集团经济总量的465%,首次超过民船业务,其在桥梁、风电、核电等领域成绩卓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近年也实施全面转型发展战略,发力机电设备、动力装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板块。目前,其转型战略成效初显,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至31%,转移了部分造船产能,降低了业务单一的风险,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未来更稳健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果说遵循适度相关原则是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前提,那么,选择进入高端技术领域则是成功多元化的关键,是企业避免再次沦为过剩产能的保证。就造船业而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同样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护身符,因为技术含量和市场门槛低的领域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以海工市场为例,由于海工装备市场前景广阔,导致企业大量涌入,几年前还称得上新兴市场的海工领域,如今也是竞争激烈。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人才优势及其软硬件资源,优势船企完全可以重点进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市场,而不必在产能过剩发生率较高的区域浪费精力。此外,努力占据生物链的上游,也是实力较强的船企的努力方向。企业不仅仅要做产品的建造商,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参与产品的设计、采购、建造、调试、安装等,进而成为总承包商。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海工领域,其他如机电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莫不如此。  其实,转型升级与多元化正是造船业发展规律的体现。我们知道,由于海运业本身周期性明显、波动剧烈,导致传统造船业周期性风险很高。而船企的多元业务与航运周期相关性弱,甚至反周期,对平抑企业风险能够起到良好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日、韩造船企业早已走上多元化道路,进入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设备、产业通用机械、基础设施、新能源、金融投资等领域,在双核甚至多核发动机的带动下,实现了稳健发展。因此,我们应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好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销售服务基地、鼓励现有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等相关政策,更早更快地推动转型,坚定走多元化之路,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标签: 发展  企业  造船业  产能  领域  转型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