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出现,徒步西藏的人多了起来,因为徒步好直播,骑行是不好直播的。那些徒步西藏的直播是真的吗
这里面就有真徒步,假徒步的问题。
我曾三次进藏,在路上也遇到一些骑行和徒步的游客,在路上看到徒步的人以藏民居多,在旅店看到一些“驴友”出发或归来,他们录视频,做直播。
我曾写过文章,说明一人徒步西藏特别是进入无人区探险旅行没有太大的意义,充满危险,是对生命不负责任。
我再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徒步进藏单程2000公里以上,需要用时100天左右。
西藏适合旅游的季节,从6月份至10月份上旬,回避雨季,剩下的时间也就100多天,其它时间,从10月下旬到第二年4月,是西藏的雪季,是不适合进藏的。
新藏线和青藏线因穿越几个无人区,不适合徒步进藏。
川藏线是徒步者选择最多的线路,川藏线南线2800公里,川藏北线2250公里。走完全程约需要100天时间。
从时间上判断,如果某某8月底,9月初宣布出发,徒步进藏,那么,他基本上是假的,这个时间想真徒步进藏,也是到不了西藏的。
二、徒步进藏和在西藏徒步是两个概念。
我曾在西藏徒步两天,在冈仁波齐转山徒步52公里,当时,没带帐篷、睡袋,只背小背包,装手机、充电器、电筒、水、饼干、洗漱用品、雨衣、备用鞋等,大约5公斤,穿衣服较多,之后下山时扔掉了绒衣。第一天徒步24公里左右,住芝热寺,喝羊肉汤,第二天走完全程,翻过卓玛拉山口,到晚上8时到塔钦镇。
由于徒步转山的海拔在4000米之上,当时我感觉非常难受。
当然,我不能以自已的身份状态来衡量别人的能力。
但长途拔涉,长时间徒步,特别是在高原徒步,要求徒步者尽量少负重,轻装前进,但是西藏的恶劣多变的气候,高原高寒环境,又要求徒步者必须背大背包,携带帐篷、防潮垫、睡袋、雨衣、登山杖、衣服、帽子、围巾、手套、洗漱用品,水壶、水杯、手机、充电器、光源、火源,食品以及少量锅碗等。这些东西算下来,需要65一70L背包,负重在20公斤左右。
现在川藏线上青旅较多,各村庄一般相距也只有20公里左右,这使得徒步者基本上找得到投宿点,路上每天也有增加补给的可能。
但是,雨雪冰雹等使徒步者困难重重,进程受阻。此外,少数地段,村庄之间距离超过50公里,也就是说徒步者必须野外露营,食品得不到补给,手机也不能充电,高海拔,低温,野外很危险,有很多不确定性。
这也是我不赞成徒步进藏的原因。
徒步进西藏因此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排除有徒步完成全程的驴友,但很多“网红”一边走还要一边录播,走完全程是值得怀疑的。
三、从装备和路程判断真假
真徒步者一般是有信仰的人,或是徒步旅游爱好者,是不在意报不报道,直不直播的,但也不排除一石三鸟的徒步者。
我们可以从视频中徒步者的装备来判断是真是假。
1、有的徒步者拖一个大车,带着各种装备,打着标语,这基本上是假的,因为进藏路上翻山越岭,72道弯,108道拐,大车拉不上山,下山也刹不住。这样的人,进不了藏。
2、徒步的人只能背包,背大包的最可能,但包太大,也背不动。背小包的,设备不够,走不远。
3、公路徒步适合穿中低帮徒步鞋,穿高帮鞋走不快,穿皮靴、旅游鞋也走不远。
4、展示旅途奇遇、奇葩生活的,基本上是假的。
为了创新、创意,一些视频展示徒步者的奇遇、奇葩生活,比如“男女驴友”相遇并产生好感,驴友在荒野“洗澡”等,都不真实。
5、此外,从时间地点判断真假,比如头一天在林芝,第二天就到了250公里外的米拉山口,只有汽车才有这么快。
消失在无人区的徒步爱好者刘银川最后的照片
最后结语,徒步进藏,是真徒步假徒步,是走全程还是走一段,并不重要,只要在西藏拍的,只要拍的好看,我们都认同。只要不违反常理,不太离谱,也没有大问题。如果太离谱,误导观众,我们应该指正,并抵制。
这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言,供参考。
现在外出旅行一定是少不了app的,这次介绍一些我在旅途中比较常用的app吧。这些软件都是我经过无数次旅行所精简下来最实用的旅途工具,其中许多项都有它的扩展内容。我用的是ios系统,但这些app在安卓也都有,所以放心食用。废话不多,先上图开始说明吧。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我使用的app并不多,第二页也不满,先说说我的道理。预定类在第一页是方便临时的对比,其实也并不常用;第二也不满是因为后面的预留给了开头说的扩展,每个目的地都有自己的扩展,可能用完就会删所以不存在这里,当然扩展之后会说到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其实预定类不属于旅行中的app,属于行前准备而已,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yahoo天气。这个一定是我旅行放首位的东西,讲道理划重点。yahoo的天气预报是做的最好的,提前知道后面的天气对我很重要。有的地方玩是可以风雨无阻,有的地方则是需要雨天方案与晴天方案的,提前知道有利于我的行程安排。并且yahoo还有另外两个重点,每个整点的晴雨概率以及当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这个对要看日出日落、精准调节安排顺序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就是第一,没有替代。
第二个猫途鹰,这个是常用的,但也是有扩展项的。猫途鹰对我的用途大致相当于大众点评,猫途鹰是全球性的大众点评,虽然不是每个地方做到“精”,但是无功无过的那种,在吃上面我会优先于在猫途鹰找答案。扩展项也很简单,当地“精”的大众点评。这个每个国家都一样,比如日本的“食べログ”,泰国的“foursquare”,俄罗斯的“2GIS”等等,每个地方我都会换着下载,很实用。
接下来就是2个地图类软件了,这个同样有扩展项,先说本体。本体有2个,分先后顺序,第一是googlemap,第二是ios自带地图。谷歌地图相信大家都很明白的东西,和猫途鹰类似,全球通用,有的地方信息非常全,使用很方便。而ios自带的可能就只能说我这个系统下的内容了,ios自带地图也很好用,因为它有一个牛逼的设置,不同地区采用不同供应商。在国内左下角会显示高德地图,因为ios在国内的地图供应商接口就是高德地图,到了国外换了当地网络环境,则会变化成别的供应商,谷歌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他会选择当地最好的供应商。虽然使用上属于简化版的地图app,但是很够用。
而地图的扩展项这个也很多了,记住一点,当地用的肯定是最“精”的。比如在俄罗斯使用的“2GIS”,比如在日本我会加一个乘换案内等等,这都是扩展方便我出行的app,需要找,不可能一次说全,但一定用得到。
第四点就是预定类,其实列入去哪儿、klook、航空公司、住宿预订都属于这个品类,但是被我按使用顺序把三个常用的预定住宿放到了前面,这只是一个顺手的顺序而已,因为相对比较常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把订房的放在前面,不是说这个算行前准备吗?对,的确是这样,但是我很多时候会选择当地定,所以需要比价。
因为我有时候会把最后一天留着作为备用方案,可能只需要找个落脚点放放行李休息一下,这种酒店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我会放着最后比价,以及按照我的行程宽松度来即时预定住宿,所以这个就被我摆在了前面,仅此而已。
第五点,航旅纵横。航旅纵横和飞常准是同类app,但是飞常准被我放到了第二页,因为航旅纵横的信息跟新极快,可以说是即刻跟新,飞常准则是因为有时候订票没有基础信息所以需要提前知道行程,这个可以直接添加。航旅纵横有时候还能帮到我提前知道自己的权益,例如上次机票被某航空的“自大地勤”直接取消了,因为航旅纵横的及时通知才保证了我及时维权,才没有耽误行程,不细说,但真的有用。
接下来是翻译,我选择的是有道,但并不是唯一的答案,谷歌也行。这个之所以放在顺手的最后也有我自己的想法。翻译软件可以用,但并不能过度依赖,至少我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可能由于网络等因素导致翻译软件不响应,学会正确的交流方法才是正道,而这个只是辅助而已。
最后就是第二页的预定类了,眼尖的会发现没有飞猪,我挑重点讲。机票车票预定类其实压根没用,懒得删而已,重点是客路和去哪儿。这两个都是有替代的,携程蚂蜂窝之类,存在的原因在于——发现当地的碎片旅游产品。通常我不会把行程排的很挤,这样会有调剂空间,而调剂空间没有利用的话就会多出来,这个时候就靠着这些app来填空了。而没有飞猪,因为飞猪被我归类到淘宝一类了……客路很好用,和之前的kayak是一家,现在也支持中国的移动支付了,内容相对多样化,相比国内app多样化。
至此差不多我的常用app都介绍的差不多了,有没有帮助到大家呢?评论或私信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