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变幻无常,刚刚晴空万里,可能转眼便大雨倾盆。这种突发性的天气变化极易引起短时强降雨,造成山洪或者内涝,甚至在土质松软的地区泥石流等灾害也容易诱发,且这种是不可预见性的,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在外出的野游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多观察所在地区地质地貌,在通过险坡或者急流时谨慎通过,在选择露营地时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且离河流较远的地方。如遇突发情况时,切勿惊慌,保持冷静,根据自身情况先行自救,在有人员受伤时,先将受伤人员转移至相对安全地带,确定好方位及时通知救援部门。7名驴友被困深山,渭南应急救援全力搜救, 你怎么看?
作为年轻人, 每个人心底都是有一种探险精神存在的,真正的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首先,江苏的这队情侣的勇气值得肯定,这份勇气并不是谁都能有的。因为近两年野外徒步穿越以及探险被困或者付出生命的事件被媒体曝光的很多,比如说秦岭鳌太线去年死了好几个,导致网上有一批圈外人在网上以键盘为武器,攻击徒步穿越的爱好者,给真正的玩家造成了一定影响,以至于很多人只要在网上看到徒步穿越的事情,就产生了反感。这种看法往往是片面的,过分的注重了救援的费用,认为公器私用,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付出救援费用即可解决,发生危险当然是个人负责。其实只要是“探险”,网友往往高估个人对环境的影响,其实个人在穿越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成熟的大规模穿越线路理应安排人员清理,毕竟驴友给当地也是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一些遗弃物也很集中,很容易做到清理;当然驴友也应当在能够负重的情况下尽量少丢废弃物,尽量带什么来,带什么走。
其次,这两位情侣深山被困,也说明了他们准备并不充足,利川的山区探险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对于一般的驴友来说,迷路属于最低级的错误了,但凡手机有指南针,或者有一块手表,能够对太阳认方向,基本上不可能迷路,这两位的探险求生技能明显属于新手,如果让他们去穿越鳌太线,十有八九出不来,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为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多变,比较考验装备和驴友的应对能力。
探险要学会舍得,当认识的或者说意识到再往前走会发生危险的时候,要理智的思考,该往回撤就往回撤,这样往往能够避免意外发生,本人曾单人在易县太行山山中探洞,那个地区手机是没有信号的,洞中前行五十米左右之后,感觉再往前走会走不回去,马上做出决定撤出去,因为那个山洞太小了,仅能够通过一个人,而且岔路多,地形复杂,对体力要求太高,这种情况下,事后我能意识到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贸然前进,最后可能连我的尸体都没办法被外界发现。
最后,建议各位对野外徒步、探险有兴趣的朋友深入学习一下探险的基本技能,摒弃文青思维,认识到探险的危险性,出发前做好准备,与老驴们多多交流经验,这也是一门学问。
看到驴友二字,就想到"黔驴技穷"里的驴。请勿责怪我的偏激。现代社会,没头脑的驴友太多了。
文化生活的丰富催生了兴趣爱好的广泛性,为了自己的爱好,如今,一叶扁舟也敢横渡海峡,一副拐杖执意勇攀高峰。在深圳,就听说有人一夜上下大南山数次,并不心疼半月板,闷着心思为了"爱好"。也许有人说了,每年不是大把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其实他并不知道,那是用钱砸出来的,没有个几十万,真别去珠穆朗玛大本营。别说装备,光请尼泊尔夏尔巴人向导就要十万不止。不是谁都能成为王石。
于是,驴友兴致勃勃网上集结,男女老少,最后在陌生的地方迷途之事屡见不鲜。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往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搜救,结果为好则皆大欢喜,结果不好还会有家属抱怨:为什么不封闭这条路线?为什么救援人员迟迟不到?可笑至极!试问:政府与社会大肆宣传安全出行,对很多路线、山林强调"勿入""慎入",然而,动用如此庞大的公共资源为一己服务,费用谁来承担?如果救援人员发生伤亡事件,这个责任谁负!
国外对于驴友的行为十分明确:一是理性为之;二是责任自负。驴友只是兴趣爱好,不等于探险,在未知前方险阻的情况下,要把法律责任摆在脑海的首位,把兴趣爱好与安全出行明晰开来。政府与社会更要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强调滥用公共资源的重要性,理直气壮声明:今后谁违背规定、约定动用公共资源,谁就要为此埋单。
常言道,“人命关天”!
作为两个驴友,户外旅游、探险,可以是可以,古代的徐霞客也喜欢这一活动,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
户外旅游,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食物、谁、通讯工具、安全护具,这些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一定要准备好。同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能逞能。要迟到。一旦陷入危险的困境时,就会浪费很多的,公共资源人力物力。再说,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也就不值得了!
在这里我还是要称赞我们的公安与消防子弟兵,不管这两位游客犯了多大的错误,你们总是能以人为本、急人之所急,能够做到听党话跟党走,能够救人于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