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海
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航海  >> 查看详情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亟待破题

时间:2024-01-09 10:55:06   作者:www.58hx.com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今年船舶订单逐步回升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产能过剩加剧又给造船业刮来了一股寒流。 今年船舶订单逐步回升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产能过剩加剧又给造船业刮来了一股寒流。  
今年船舶订单逐步回升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产能过剩加剧又给造船业刮来了一股寒流。 今年船舶订单逐步回升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产能过剩加剧又给造船业刮来了一股寒流。  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上传来消息,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0%55%,相较2012年75%的利用率降低了约20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际造船业通常的产能利用率。  目前造船业正处于行业中周期底部,去产能将是接下来两年造船业的一个重点。中国造船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表示,预计2015年中国造船产能较2011年将削减30%左右。  产能过剩到底多严重?  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  据《2013201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2年,我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达到247家,同比增长3955%;亏损总额达到10457亿元,同比增长23334%;资产负债率达到7157%。  造船业的产能过剩也是全球性问题,包张静介绍说,目前全球造船产能为6120万CGT修正吨,中日韩三大造船国产能占全球90%。20132015年船舶全球年均成交量预计3200万CGT,全球产能过剩将超过50%,船舶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不足的局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1亿元,同比下降158%,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下降539%。而今年19月份,全国承接新船订单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71%。新船订单回升将会进一步延缓造船业去产能进程。与会人士纷纷表示。  在总量过剩的同时,结构性过剩问题也很严重。低水平、同质化的产能过多,高端产能缺乏。包张静介绍说,20102012年我国完工的船舶中,占载重吨70%比例的都是处于低端的散货船。  鼓励现有产能向海工转移  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国家陆续下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等文件,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  早在意见出台前,有实力的造船厂已在积极向海工领域进军,中国重工,中国船舶等都在大力推进海工装备的占比。  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品牌营销经理谢威夷称,公司去产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缩减原来造船的业务,转向海工装备制造及修船业务。公司从事海工装备生产的船厂从去年1个厂扩展到今年6个厂。一个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的造价约2亿美元,而一艘10万吨的油轮造价约5000万美元。在目前造船订单不足的情况下,转向海工装备制造对公司利润提升作用明显。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新龙认为,当前,传统造船业已度过了发展生命周期的高峰期,而海工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向上发展阶段。  不过谢威夷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心,现在很多造船企业一窝蜂地转向海工装备制造,过两年又可能会出现类似造船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有业内人士称,我国目前有海洋工程船建造能力的船企近100家,其扩张速度令人震惊。  银企大力支持重组整合  低谷期是船舶行业并购重组的好时机。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在此次年会上说。  而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支持造船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本月初公开表态,要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别对待,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能,并购贷款期限可由原先的5年延长至7年。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兼并重组主角无疑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这两大国有集团,而中船重工和中国船舶作为上述两大集团的上市旗舰,最有可能成为承担并购整合者角色的上市公司。此外,部分综合实力强、资金状况好的民营造船企业,也有望成为行业潜在整合者。  分流找出路  对于造船业来说,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如同华山一条路,唯有迎难而上,没有其路径可选。但过剩产能怎样化解?却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严峻挑战。  笔者以为,造船业产能过剩,主要剩在同质化当70%企业一同抢夺30%的订单时,产能矛盾无疑凸显。  国务院今年10月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产能化解路径,这也是造船业分流过剩产能,实现错位竞争、差别经营、特色发展的破题之路。  落实到企业,如何分流?其实选择很多:海工领域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产业转移新阵地,而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也十分大;收购、并购有特色的企业,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捷径;利用空窗期进行软硬件升级,向高精尖发展,也将为企业调优产能布局。

标签: 产能  过剩  造船业  中国  船舶  造船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