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应该既有看得见的繁华与美好,又有看不见的防护与支持。近年来,修建地下综合管廊逐渐成为各大城市解决地下基础建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为电信、电力、燃气、供水等各类公用类管线盖一个共同的“房子”。简单地说,就是把各种地下设施都引入地下综合管廊,相当于在地下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只要是铺设在城市地下的管线都要从管廊中通过。
位于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建设工程PPP项目,总长3365公里,由4条城市主干道、4条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1座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组成,为目前国内里程最长的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也是全国首创的分片式预制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投资8127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中建二局一公司绵阳管廊项目经理张科研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即将管廊模块在工厂预制好后再送到现场组装,这种建造方式能缩短工期,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起吊设备必须保持稳定,安装精准,绝不允许发生碰撞、偏移等情况。
经过项目方反复研究,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最终选用三一SCC2800A履带起重机进行施工。11月20日,施工现场机械轰鸣,SCC2800A履带式起重机正在运转,主驾驶员李永川说:“SCC2800A负责将预制件从运输车辆上卸下,并将预制件管廊安装到位,管廊标准单元长度采用6m标准模数,合成30m左右标准段,重达10吨,吊装难度非常大。”
“我进入吊装行业七八年了,从汽车吊到履带吊,从50吨到280吨一直操作着三一起重机设备,此次施工这台SCC2800A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作业过程十分平稳,微动性好,吊装精准,几乎每一个预制件都能一次性准确安装到指定位置上,我本来非常担心,但这台车操作起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目前,道路管廊主体和市政道路基础工程等施工作业正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运营方将利用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在地下迅速检测出管廊的燃气泄漏点、水管漏水点等,并及时抢修,以降低后期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对于提高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