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0 引言在汽车电泳过程中,电泳流痕是常见缺陷之一。打磨流痕造成磨料增加,产生的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使油漆表面产生颗粒等缺陷,更为严重的是打磨导致电泳漆膜、磷化层甚至镀锌层受损,使防腐性能下降。本文通过对现场流痕治理工作进行总结,结合现场实际改善案例,提出一种低成本的能从根源上解决电泳流痕的方法。1 压合边流痕简介1 1 压合边流痕定义压合边流痕指电泳漆膜加热固化过程中,在折边缝隙处残留的含有一定固体分的电泳液膨胀固化,在四门两盖压合边缝隙处形成坚硬的固体残留物(见图1),严重时从缝隙处流淌,滴落在其
他外观区域,破坏漆膜外观。
1 2 产生部位压合边流痕产生在前后车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盖等总成四周具有折边工艺的区域。折边指外板折边1 8 0 包住内板,通过压机或辊轮将内外板压紧。在内外板搭接缝隙处容易产生流痕。1 3 流痕弊病电泳后需要对四门两盖压合边缝隙进行P V C 密封,而此部位产生的流痕凸起会造成密封不严或外观不良的问题。因此,一般在P V C 密封前设置流痕打磨工位,将压合边流痕处理干净。归纳起来,电泳流痕的处理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弊病:1)打磨工时增加,严重时造成停台,影响产量;2)压合边区域防腐性能降低;3)打磨材料增加,工具消耗增加,动能(压缩空气)消耗增加;4)车间洁净度降低,打磨产生粉尘量增加;5)操作者劳动强度增加,部分区域打磨困难,需要仰头操作,甚至背对车身行进方向打磨。2 流痕原因分析2 1 折边胶影响折边胶是指为了防锈而在四门两盖翻边压合区域使用的黏合胶。当折边胶有断胶、漏涂、涂胶轨迹离折边R 角太远等情况时,均会造成折边处内外板之间产生空腔积液,电泳烘干过程积液受热膨胀,在折边处产生流痕。2 1 1 折边胶断胶在发送机罩等弧形部位涂胶时,容易发生断胶。某车型涂胶为机器人自动涂胶,在生产准备阶段,折边区域发生严重流痕,将压合边内外板进行拆解分析,发现涂胶轨迹存在问题,造成批量断胶(见图2)。将涂胶轨迹优化后,流痕消除。
由于折边胶涂抹在折边内外板之间,起到填充密封作用,达到防锈效果。当轨迹中存在断胶点时,在内外板之间产生较大间隙通道,在电泳烘干过程中,内外板之间的积液(见图3 中I 区域)沿着断胶点经间隙通道(见图3 中O 区域)向外膨胀流出,在折边处产生流痕。
2 1 2 折边胶漏涂折边胶漏涂一般发生在手工涂胶工位,工作人员发生变更或者操作者标准作业执行不到位,会产生折边胶漏涂,产生流痕机理同断胶类似。2 1 3 折边胶距R 角距离太远当折边胶距离折边R 角距离过大时,压合后折边胶无法将折边内空腔填满,空腔体积较大,积液较多,会产生流痕。2 2 折边压合间隙影响折边压合间隙指四门两盖压合后,内板与外板之间的间隙(见图4)。压合间隙测量方法一般有游标卡尺法、塞尺法等。用游标卡尺测量折边总厚度后,减去3 层板(外板 2 + 内板)厚度和压合胶厚度后即为压合间隙厚度。但一般折边区域存在一定弧度,使用游标卡尺检测时卡的位置不同结果差异很大,所以此种方法误差较大,一般使用塞尺法检测结果比较准确。
2 2 1 产生过程压合过程内外板不可能完全贴合,内外板之间存在间隙,电泳后间隙处产生积液,在烘干过程中膨胀固化,产生流痕(见图5)。
为了消除折边积液,电泳后采取延长沥水时间的方式,观察是否能减少积液。在每天生产结束后,将最后5 台车沥水时间延长1 0 m i n ,流痕基本无改善。这是由于折边区域压合间隙一般在0 1 0 ~ 0 2 0 m m ,在毛细作用下,水无法靠重力沥出,即使延长沥水时间也基本没有效果。因此,折边间隙积液是流痕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