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 58好笑网 www.58hx.com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对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请立即通知(邮箱:d_haijun@163.com),本站24小时内撤除。
一、与历史积累的城市智慧共容
能够生存下来的城市都有智慧。
1.1不能否定历史上的城市智慧
智慧城市起源于IBM的宣传,但是IBM将Smart City 翻译为智慧城市并不准确,经媒体、IT专家的大肆宣传使智慧城市的叫法普及化了,IBM的Smart City原本是信息技术在局部领域(如供水、供电系统)的应用,一经译为智慧城市一下子变为全局性应用了,一个欠妥当的译名引导很多人夸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一些城市智慧城市上不来下不去的尴尬。
只将今天的信息化城市定义为智慧城市有否定历史上的城市智慧之嫌,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都是积累了大量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宣传不能排斥历史上的城市智慧,不能只把应用信息技术的城市视为智慧城市,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应当给出前后都能接受的智慧城市概念,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智慧相比,IT智慧只能算是小计,不应唯我独尊。
1.2不应以信息技术应用评价城市智慧
不可以有无信息技术作为智慧城市的标准,会不会操作电脑并不是有无学问的标准,信息技术的出现才几十年,只是一个婴儿,而城市早已是一个成人,以婴儿的观点评价成人智慧是欠妥的。
不论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它们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瞬间的产物,产生得快淘汰得也快。这些技术是聪明的,但是作为衡量智慧的标准则太轻薄了,城市智慧是厚重的,需要有厚重的标准。作为工具的信息技术用得好只能算是聪明,长久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才谈得上智慧,这是很多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目标。
1.3 IT概念的智慧城市应与历史概念的智慧城市相协调
如果将Smart City翻译为敏捷城市或智能城市都不会出现与城市历史上的智慧概念冲突的问题,因为新名词是可以由提出者清晰定义的,而智慧城市却无法清晰定义了,因为 智慧一词已经使用得太频繁了,人人都会按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概念充满着混乱而无法统一。只能试图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统一城市智慧的含义。
组织化视角有助于协调两种智慧概念,城市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发展是一个不断组织化的过程,城市的高效率是通过城市组织的不断优化实现的,组织化、程序化与信息化是同样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提高城市组织化效率的工具,以城市组织化水平为观察视角最能够统一信息化前后的城市智慧。
1.4信息化智慧要与城市智慧共存
从信息科学的理论上看,信息化、秩序化、组织化本质上都是一件事情,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包含着人的组织与设备、软件与数据的组织,不论是计算机系统还是人的参与,总体上都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即使没有用到信息技术,城市智慧仍是组织优化的智慧。
城市的效率来源于分工合作的精细,信息化是促进社会精细化分工合作的手段,从组织化视角理解信息化可以帮助人们看到业已存在的城市智慧,看到大量存在的组织资源,看到组织资源对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敬畏已有的城市智慧是智慧城市规划者应有的态度,也是智慧城市规划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二、在什么层次上思考智慧城市
低层次的思维永远理解不了高层次的问题。
2.1 智慧城市的思维层次
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在习惯的层次上进行,如果没有充分的训练,人们很难抽象到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很多智慧城市规划是由IT工程师承担的,IT人员擅长在工程层次上思考问题,关注系统可行性,而不关注城市总体的效益与功能的协调,规划者思考层次不对位规划做不好的重要原因。
不同层次上思考的关注点、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就如同写文章与造句处于不同的层次一样,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应当反思自己思考的立足点,是否进入了城市规划的层次,是否用城市发展的价值观评价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升思维的层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人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技术的标准来评价城市智慧化程度便是没有摆脱低层次思维的表现。
2.2底层知识无法理解高层问题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低层次的知识是无法解释高层次的现象的,这就如同语法层次的思维解释不了诗歌的韵味,只会写子程序的程序员看不出软件整体构架的重要性。
处于低层次环境中的人很难想象高层次环境中的机会与价值,因为它是后来生成的概念。互联网早期只解决计算机间的通信问题,完全想不到人人互联后的场景,今天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微信都是新生态环境中涌现出来的,互联网思维是新生态环境下的思维,是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新层次思维,只有在新层次上思维才能充分利用新涌现的机会与资源。
在企业与政府机构中高层官员与基层员工看到的问题与机会是不一样的,同样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领导与工程建设者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未经训练的基层人员无法理解高层领导关注的问题。
2.3 智慧城市规划是战略层的问题
从信息工程的设计提升为智慧城市的规划是思维层次的跳跃,对一个城市而言,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主要解决的还是怎么做的问题,但是智慧城市的规划已经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的问题。怎么做有规范的方法,做什么却无章可循,它是一个有风险的决策问题,依赖丰富的知识与阅历才能做好。
智慧城市是长期事业,且涉及面广、连续性强,长期规划的失误会带来巨大的浪费,纠正将十分困难。智慧城市的规划已经上升到城市战略层面,参与规划的部门与人员必须从城市战略的高度上进行思维,使智慧城市规划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
2.4 智慧城市规划是超IT思维
目前大多数智慧城市的规划的技术色彩太严重,明显停留在技术层次的思维中,应当清楚: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不代表有无城市智慧,智慧城市规划的评价标准是高于信息技术层次的,技术层次上的思维无法欣赏深层次的城市智慧。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是超越IT层次的,首先是城市智慧发展目标的合理定位,其次是实现路径的可行性,确实保证达到预定的效益。单纯的技术是无法保证效益的,IT只是工具,工具并无智慧,智慧体现在城市整体系统的配套优化改造方案之中。
有效的智慧城市规划是利用城市的多方面资源,组织有效的配套合作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可以看作为一种编程,规划编程的资源不仅是信息系统,还有社会组织环境资源、政府行政资源、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等等。只有超越IT的思维才能驾驭诸多超越IT的资源,实现智慧城市目标。
三、智慧城市不能独善其身
城市都处于经济全球化重组的竞争之中
3.1 城市处于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之中
智慧城市规划不能独善其身,因为城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每个城市都要选择好自己在大格局中的定位,智慧城市的产业规划更不能随心所欲。不考虑周边环境,一厢情愿地发展智慧产业已成为地区产业规划的通病,都要做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产业、软件业等,是难以成功的。
产业规划不能什么热门就规划什么,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关系,优化区域经济的配套合作,避免过度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同样的道理还表现在智慧交通上,道路建设、交通服务都有跨地区合作的问题,开放合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每个城市都在做自己的闭门规划,结果各地的规划不配套,产业分布不合理,交通理不顺,很多断头路,地区经济缺乏合作与互补,在中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催促下,三地重新规划,只有重视合作互补规划才是更合理的规划。
3.2 智慧城市与全球社会经济的重组
在交通通信不发达时代,经济发展被局限于在小范围之中,全球交通与通信大发展之后,城市经济已迅速加入到区域经济、全国经济、全球经济的大重组之中。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降低了社会经济重组的成本,产生了许多合作的新机会,任何城市都不能无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如何把全国的生产商、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与用户组织成为全球产销服务网,新模式带来了新效率,很多产业链已经全球化,苹果手机已在中国生产,美国的售后服务外包到印度完成,信息化是促成全球经济重组的最大推动力。
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不断组织化的成长史,通信与交通的大发展是推动组织优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人类社会追求效率的重组还没有完结,重组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还跨越了城市、跨越了国家,因此智慧城市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重视区域合作,国内外合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城市要寻求大格局中的定位
在区域经济合作、全国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城市选好自己在社会经济大格局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定位不对很难顺利发展。产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它会向最有效率的地区聚集,违抗产业聚集规律的城市会因过度竞争而达不到发展产业的目的。正确的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大智慧,是智慧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做好的事情。
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不是政府可以随心所欲的,它是由历史与环境决定的,如果某产业已经有了中心你想再成立一个中心是不现实的,而建设与之配套互补的服务环境会现实得多,社会的组织与生物的组织是相同的,在什么位置生长出什么功能器官并不是局部细胞可随心所欲的。城市在大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城市与周边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大格局定位正确是首要的城市智慧。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