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 58好笑网 www.58hx.com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对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请立即通知(邮箱:d_haijun@163.com),本站24小时内撤除。
水头石材前20年发展和后20年规划
南安水头是中国石材之都,目前南安石材企业的基地遍布印度、巴西、埃及等10多个国家,其中国内85%的石材矿山资源、土耳其20%的石材矿山资源都掌握在南安石材商手中。南安也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
20多年的发展,让南安水头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材集散中心之一。然而作为一个资源型产业,原材料全部靠进口、市场在外,让这一产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水头石材的外贸出口今年以来下滑了1/3,而在国内市场方面,又面临着云浮、天津等石材市场的挑战。
水头石材产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所以在各地纷纷效仿的情况下,水头作为石材集散中心的部分功能很快就会被替代,转移到其他产区去。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会长邹传胜认为,要持续水头石材行业的繁荣和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总部经济。
其实,足迹遍布全球的南安石材人,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水头的滨海片区中小企业运营中心内,已有6家本土石材企业开始在兴建自己的商业大楼,试点石材总部经济。而南安水头2010~2030年总体规划,也将水头规划成国际石材总部基地。从国道边摆摊卖石头,到形成专业展贸和荒料相结合的综合市场,再到如今的总部经济区,南安石材正在完成自己二十年的三级跳。
单从石材加工上看,南安石材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同时也进入了瓶颈。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水头镇,已经没有具有性价比的土地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因此除了在生产技术上进行改造外,发展总部经济也成为企业能在现有资源上实现突破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南安水头镇海联创业园中小企业运营中心内,一座座正在施工的大楼拔地而起,瑞发石材有限公司的新公司总部也在其中,这座大楼已经完成了封顶。这将是瑞发石材这家成立了20年的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做出的又一次尝试。
从1992年创立之后,由于当时地处偏僻的农村,交通又不便利,瑞发石材并没有像镇区的石材企业一样,坐在家里等着买石头的人上门,而是开始走出去主动找生意。在这一过程中,瑞发石材不仅慢慢建立早期的品牌意识,而且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在全国建立了一些分厂和分公司。
如今,瑞发石材也同水头的其他石材企业一样,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其中土地稀缺便是其中的一大限制。现在在水头适合企业扩张生产的土地已经很少了,地价也一年比一年贵,花一个亿只能建一个规模和条件很一般的工厂,从投入和回报来看,不值得这么去投入了。瑞发石材总经理曾文艺说,而建立石材总部则是一个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的好办法。
瑞发石材位于海联的总部大楼投入使用后,瑞发将把行政办公系统迁入总部,实现厂区与办公区分离,并将旗下位于全国各地的分厂和分公司进行整合。到时候,我们在全国各个地方接单做工程,全部的账目都是经由总公司这里办理。曾文艺说,若总部经济式的发展模式能成功,水头的石材企业将能获得再次腾飞的空间。
水头镇副镇长陈海铿也认为,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水头,将土地用来扩建厂房进行石材加工生产,已经不是一种将效益最大化的做法,发展楼宇经济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了瑞发石材外,英良石材、新鹏飞等7家石材企业,均在水头中小企业运营中心规划了总部大楼。陈海铿介绍,整个中小企业运营中心如今共有20家企业入驻,作为水头镇打造楼宇经济的试点,从南安的总体规划来说,整个水头都要打造成国际石材总部经济基地,而目前中心的这7家石材企业也算是一个试点,主要的功能是营销和设计。
据了解,这个试点的总部经济区,将完善商业、信息、金融、物流、法律、会计等服务链,促进更多发展要素在水头集聚,利用总部经济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总部集群效应,促进产业提升,打响水头石材品牌,全面加快国际化石材产业总部基地建设。
除了海联的试点区外,整个水头也在致力于石材企业的升级,很多企业都在原有的厂房上建起了新的公司大楼,并逐步实现生产和经营的分离。而对于新进入的企业也制定了严格的门槛,根据要求,想到南安入驻的石材企业的总投资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还要有一系列的硬性要求,要有助于石材行业的整体转型优化,比如从事一些石材衍生产业的经营活动等。
再过三五年,这里将会建成一个滨海现代化城区,国际石材产业总部基地也将在这里崛起。南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安水头镇立足于本身的石材产业基础,除了对原有的品牌阵地进行再建设之外,还将筑巢引凤,打造国际石材总部经济区,吸引国内外的石材经销商。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具备足够的产业基础,从最初在路边摆摊卖石头,到现在具有完善的展销专业市场、占据80%左右的矿山资源,南安的石材企业已经掌控了市场上的议价权。就像三级跳远一样,经过了20年单脚起跳和跨步的历程,如今的南安石材业已经两脚着地,准备最后的跳跃。
起跳:供销大军促成繁荣
水头石材业起步要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刚刚涉足石材业的水头人只是做着简单的加工贸易,粗放式作坊是水头石材业的初期模式。
水头原来很多人做一些陶瓷生意,跑供销,1992年左右开始做石材,很多人就是家里随便装了2台机器,就开始切石材。当时完全没有什么规划,几个亲戚朋友凑在一起就能办家小厂了。在水头一家石材企业从事管理的吴先生有着十几年与石材相关的工作经验。他印象里那时的石材属于政策保护产业,那时都是采购商拿着钱找上门来买石头,生产都赶不上,根本不愁销路。水头石材业就是在那时卖方市场的环境下,逐渐步入发展轨道。
在平稳过渡了三年后,受到1995年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影响,石材采购量下降,水头石材业也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突然间来买石材的客户减少了很多,到那时很多石材厂家才意识到,之前的销售渠道太窄了,必须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吴先生说,那一年是水头石材行业十分关键的一年,数万石材人涌向全国,有的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方设点,有的在房地产市场旺盛的省市寻找商机。
有了强大的供销大军后,水头石材企业开始慢慢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整个产业结构也因此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从单纯的来料加工开始向自主研发转变,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一些工艺更复杂、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随着工艺和对原材料需求的提高,南安的供销大军开始迈出国门,这也使得水头石材业迎来了最繁荣的十年。
跨步:专业市场提升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水头的石材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但当时整个产业也正处于发展和摸索的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因为缺乏专业的市场和仓储基地,当时很多企业都将产品和荒料摆在国道两侧,在水头国道上形成了几公里长的摆地摊卖石头的奇观。当时整个产业很需要一个市场来带动。东升石业行政部经理苏仲庆介绍,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需求,在东升石业还未正式成立前,公司股东便于1999年在水头兴建了闽南第一建材市场,随后又在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240亩的荒料市场。
这两个专业市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水头石材产业地摊销售的面貌,带动了整个产业实现升级。自此,从国内外汇集到水头的采购商有了一个可以集中挑选产品的地方,而荒料市场的出现不仅为水头本地石材企业解决了荒料仓储、交易的难题,更是为水头成为全国最大石材集散地奠定了基础。
在东升石业的带动下,水头不同规模的石材交易市场和荒料市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如中国石材城精品石材展销中心、英良五号仓库等。这些专业市场的出现,使水头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石材贸易市场之一,也为历年的水头石材展奠定了基础。
专业市场加上国际展会的平台作用,让水头的石材企业不仅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也获得了跟国外先进地区交流的机会。从2000年左右,水头开始涌现出诸如东升股份、华辉股份等一批本地知名企业。水头石材业开始向大企业、大集团的方向开始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飞跃:依托总部经济 实现品牌建设
进入2010年,水头石材又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而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显得更加艰难:欧美经济严冬,导致的出口锐减;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上游建材业的影响,以及云浮、天津和长江南部一些石材加工基地的崛起。而这一切,正赶上了水头石材自身正进入瓶颈期。
拓展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特色产品,这都是整个南安石材业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不过就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会长邹传胜看来,发展总部经济和建立终端品牌,是南安石材实现转型的两个必然出路。当水头的集散中心作用逐渐被其他产区替代时,水头的石材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产区的优势,部署新的加工或营销点,而将水头发展成总部经济区,从事营销和设计这些更为高端的上游产业,不断加强自身品牌的影响力。邹传胜说,认为石材不能做品牌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未来石材业的发展必然要走向品牌发展,而转型总部经济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已经成功经营了高端品牌五号仓库近五年的英良石材董事长刘良认为,品牌的经营离不开设计和文化,石材的经营也需要体验式经济和眼球经济,当石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走向细化时,石材需要与设计、文化相结合,从单纯的功能性产品转型成为具有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引领市场。
随着海联石材总部经济区的逐渐成型,水头石材企业已经逐步迈入总部经济时代,按照南安市的规划到2030年,水头将建成国际石材总部基地,而这将是南安石材实现飞跃的另一个20年。我们期待20年后的水头将是怎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