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民币快速贬值为出口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却对那些在境外融资的航运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在美联储逐步退出QE以及中国央行决心打击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的双重影响下,从2月中旬开始,人民币开始一波快速贬值。3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曾一度升至6234,创下2月25日以来的新低。而这波从2月开始的下跌,已让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贬值近3%。 大和资本市场近日甚至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从3月起到明年年底,人民币可能将贬值10%。而民生银行一位分析人士则表示,中国央行并不希望人民币过于疲软,如果从打击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这个出发点上看,人民币最多只可能贬值5%。 就在人民币快速贬值为出口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却对那些在境外融资的航运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境外融资热潮 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和银行银根紧张的双重压力下,资金饥渴的航运企业在国内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为了获得低成本资金,去年开始,不少航运企业纷纷开拓境外融资渠道。 去年5月,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北京海兰信下属全资子公司海兰信(香港)航海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海兰信)向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申请办理担保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内保外贷业务,最终由澳门国际银行向香港海兰信发放累计不超过810万美元的贷款。 去年7月31日,熔盛重工发行14亿港元于2016年到期的年息7厘可换股债券,其公告称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尤其用于支持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战略发展;同年12月23日,熔盛重工再次发行10亿港元于2016年到期的年息7厘可换股债券,公告称所得款项将用作营运资金、一般企业用途及偿还贷款。 今年2月24日,熔盛重工向博大宏易(一期)基金及宏易胜利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发行本金总额为47亿港元和53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其公告称,本次所得款项净额估计9925亿港元将用作营运资金、一般企业用途及清偿集团贷款。该笔可转债由熔盛重工的大股东和创始人张志熔提供担保。 中远航运去年通过内保外贷方式,使其境外子公司获得境外银行不超过23亿美元的借款。 除了熔盛重工和中远航运外,中海集团在境外融资方面也是动作频频,纷纷利用融资工具补充营运资金、偿还贷款等。 2月25日,中海集运为旗下中海集装箱运输(香港)有限公司(中海集运香港)提供担保,通过内保外贷为中海集运香港向平安银行离岸部申请5700万美元两年期流动资金借款(约等于349亿元)提供担保。该贷款以内保外贷形式由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为平安银行离岸部提供保函,再由中海集运为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提供同期限、一般保证担保。中海集运董事会表示,上述借款可以为中海集运香港及时补充营运资金。 除了内保外贷外,中海集团也有境外债券融资。去年9月,中海集团通过中海集运香港顺利在美国完成首笔美元商业票据(USCP)的发行,成功募集 8500万美元资金。该项目总融资规模4亿美元,期限三年,期限内可以实现商业票据的循环发行。与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相比,USCP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首发票息低于市场其
他同类票息。这是中海集团首次在美国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实现了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宽了美元融资的渠道。 1月下旬,中海集团宣布成功发行5年期5亿美元中长期债券,此次债券发行由中国银行提供担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债券的信用评级为A1,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美银美林为此次债券发行的全球协调人。中海集团表示,目前美元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发行中长期债券有利于锁定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受人民币贬值冲击 在人民币贬值的宏观环境冲击下,航运企业的上述境外融资行为或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冲击。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可能就是时下最受国内企业欢迎的内保外贷业务。 所谓内保外贷业务,字面上理解,一是内保,二是外贷。内保是指在境内企业(申请人)向某银行境内分行出具无条件、不可撤销的反担保前提下,由该行境内分行为该企业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借款人)向该行境外分行或境外代理行等(受益人)开立融资性担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外贷即境外分行或境外代理行凭收到的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后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由于境外美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不到2%,而国内人民币一至三年的中长期贷款利率高达615%,这就使得企业在解决海外业务资金链问题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低成本融资之便。 201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内地银行向海外开出外币担保融资函实施额度管理,即给予内保外贷业务以合法的制度化保障。此后,内保外贷业务便如雨后春笋般被许多国内企业和央行所利用。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债权去年已达1万亿美元,而香港是这些贷款最大的来源地,其发放贷款高达43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的165%。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出同样惊人的事实:截至去年年底,香港银行对大陆企业净债权占总债权近40%,而2010年时这个比重近乎于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内保外贷业务。 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下,风险也在涌动。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假如人民币能如预期般长期升值,则质押给内地银行开出人民币信用证的企业,就可以按期以低于借款期的汇率购买外币汇出,归还海外银行的贷款。海外银行获取一笔贷款利息及相应的结算费用;内地银行获得一笔定期存款的使用权及相关费用;而开证企业获得稳定的利差汇差收益,甚至加上商品销售利润。这可谓是三方皆大欢喜。 可是,一旦人民币贬值,则会产生资金流动逆转,申请贷款的国内企业谋利落空而放弃在内地质押给银行的人民币资金,而将海外借贷来的外币据为己有,一走了之。这样的结果是,企业拿到的是升值了的外币,至少不受损;但境内分行拿在手中的就是贬值的人民币,潜在风险爆发。 不过多数银行业人士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仅限于申请内保外贷业务的企业是出于投机套利的需求,如果该企业申请的贷款是用于正常海外业务的开展,则很难出现企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放弃国内抵押物一走了之的情况。 但另一个问题也同时浮现,那就是用于担保的抵押物本身。由于抵押物是境内人民币资产,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该抵押物相对于美元贷款的价值也会随之贬值。在极端情况下,抵押物的价值会低于银行所划定的红线甚至低于贷款金额,这时,银行就会让企业追加抵押物,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会是沉重负担。 以中海集运为例,截至3月底,其累计对外担保额为12805亿美元,如果按贬值前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高点1∶ 6095来算,约等于7805亿元,而如果按贬值后4月16日的中间价1∶ 61589来算,约等于7886亿元,也就是说,对境外债权人来说,其境内担保资产缩水超过1300万美元。 不过民生银行一位人士表示,这种最坏的情况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如果人民币贬值在可控范围内的话,实际并不会发生。 该人士分析,以航运企业为例,其抵押物一般为船舶和物业资产,如果抵押品出现大幅贬值,按理说银行在这时会要求企业增加抵押物。但现在抵押的船舶很多都属于单船公司,很难追加抵押物,而航运企业的物业资产很有限,能够追加的也不多。因此,如果人民币贬值幅度控制在5%以内,银行一般不会要求航运企业增加抵押物。 但该人士也表示,随着人民币贬值,银行会考虑汇率风险,从而对内保外贷业务更加谨慎,甚至暂停实施。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要求香港的银行收紧对中国企业离岸贷款的审批流程,要求
它们进一步把控风险。一位香港银行业人士称,香港金管局的要求会使内保外贷业务受到重创。 与内保外贷业务不同,境外债券融资业务并不会直接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但其用于抵押的境内资产和境内
母公司的现金流收入对于境外债券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大大减弱,影响债券的成功发行和募集资金。 随着人民币贬值,对境外机构来说,发债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将变弱,自身实际偿债能力弱化,不排除未来部分发债企业主体评级被下调。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