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能过剩已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心头病,市场情形似乎不是预测的那样沉稳着陆,究竟何时能恢复往日辉煌的样子,是从业者的期盼也是纠结,在没有实现产能目标的日子里,半导体的发展在2019年将走向何处,是每个切身利益者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1 面对产能过剩的焦虑 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半导体产业需求不振,目前持续消化库存阶段,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下滑,后段封测业稼动率也松动,业界预估大多数厂商第1季营收恐将季减10%到15%,景气比预期平淡。 随着智能手机需求疲软,汽车与工业的应用需求也减少,比特币价格大跌,去年11、12月以来,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下滑,以晶圆2个月生产周期计,近期后段封测稼动率也跟着出现显著松动的效应。 对于今年半导体景气走势,大部分研调机构认为,全球半导体景气将走向低成长,也有预估将走向负成长,例如外资摩根士丹利证券指出,半导体产业去年实际生产增加22%,但市场仅消化15%的增加量,目前还有7%过剩产能待消化,供过于求将是今年很大的挑战,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低潮还未见底,对产业产值成长从负成长1%下修到负成长5%。 2 产能过剩何以至此 存储器价格下滑也是影响去年半导体景气不佳的关键之一。PC、伺服器与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需求疲软,去年DRAM主要供应商纷放缓新增产能的脚步,以减缓价格跌势。 2019年的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出现4年来首度下降,原因包括中国和南韩制造商减少投资,以及美中贸易战扩及资安安领域,使各国开使抵制华为设备。 尽管2018年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创历史新高,达621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97%,但2019年将出现4年来首度下降,至596亿美元,约减少4%。 虽然预计2020年半导体全球销售额将出现反弹,至719亿美元,但行业前景尚不明朗。前景因美中贸易战而难以预测,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因主要出口对像为美国、中国,也受到波及。 基于美中贸易战近日扩及至资安领域,使中国华为设备受美国、日本等国抵制,半导体储存器制造商东芝储存器公司透露,由于该公司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很多,若对中国智能手机的抵制扩大,将重大影响供应零组件的日本企业。 销售额下滑的另一原因,还有智能手机及半岛体储存器需求降低,使中国、南韩制造商减少投资。2009—2018的半导体景气周期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导致的智能手机普及,智能手机普及带来了手机处理器、存储、摄像头传感器等行业的繁荣。然而智能手机渗透饱和,销量出现瓶颈,半导体行业主要需求驱动可能出现萎缩。 3 换个角度看行业 主流制程的半导体(如65纳米、90纳米等)代工产能将出现过剩,但是尖端制程半导体的产能需求依旧非常旺盛,而目前该公司投资的重点在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代工上,因此不担心产能过剩的影响。 尽管新技术如AI、5G网路和物联网,可能让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再次回升,前述技术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可以解释为何供应链中的超量预订和大量库存现象。 一旦半导体业的周期性下滑结束,可能会因各种新应用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小幅衰退,指纹识别、双摄三摄的结构性创新仍然维持半导体需求规模,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汽车等其
他领域的需求缓慢提升维持了半导体整体需求的缓慢扩张。 4 厂商的应对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行业已显现出部分周期终结的迹象,技术进步难度指数级增加,技术创新效率下降,例如摩尔定律逐步失效,7nm以下技术开发难度指数级提升,格芯、台联电等企业放弃先进制程的研发。 全球半导体行业调整表现为时间上的周期性,即随着全球半导体产能的投资过剩与产能出清呈现为数年一次的周期性调整。 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转移表现为行业空间上的依次突破与间歇性爆发,行业的依次突破表现为由技术门槛低、资金投入集中、战略地位重要、国内人才成本优势明显的细分领域优先突破,突破方向依次向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分散、战略地位不显著的细分行业渗透;间歇性爆发表现为一旦行业取得突破,则国内企业凭借产业链优势在数年内迅速占领市场。 半导体行业的依次突破引导了资本投资的时钟变化,间歇性爆发往往带来优秀的投资机会。 当前为IOT等下一轮终端需求换代酝酿期,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崛起创造机遇,并提供技术积累的时间窗口。预计未来五年半导体市场仍将由智能手机硅含量增加主导,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为高增长亮点。 5 我国半导体产业能否胜出? 在手机领域,国产手机终端品牌话语权不断增大,持续推动大陆电子产业向高端零部件拓展,对最为核心的芯片产业的带动作用正逐渐彰显。 而IOT、汽车电子等新兴产品对制程要求不高,主要聚焦于成熟制程,大陆半导体各环节厂商已具备相应能力,并与国际厂商同步布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势主要在后发,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有人才优势,中国半导体研发中途虽然停滞了一段时间,在如今全球化年代也可劣势转变优势,少走弯路以量取胜。 况且现在以硅晶圆主导的半导体产业走到今天己步入一个微妙的时代,此时正是我国与世界同步发力的良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