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 58好笑网 www.58hx.com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对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请立即通知(邮箱:d_haijun@163.com),本站24小时内撤除。
“近几年,由于钢铁行业要进行产能置换,以及未来巨大的存量产能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投入空间,对技术装备企业而言,这是新的机遇。”11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钢协冶金设备分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上做主题发言时如此指出。
他就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相关技术装备发展机遇与设备分会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等,谈了想法与见解。
前三季度钢铁业运行好于预期,谨慎看待非常态生产消费
骆铁军指出,自今年疫情发生以后,钢协紧密跟踪发现,在其他行业复工复产率很低的情况下,除3月份外,钢铁业生产经营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再叠加后期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拉动,使得钢铁行业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呈现出‘高产量、高需求、高成本、有效益’的特点。”骆铁军指出。具体来看,行业运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钢铁生产保持高位。今年1-9月全国生产粗钢782亿吨,同比增长45%;9月份粗钢日均产量为3085万吨,是单月历史最高水平。“当前钢铁生产量与实际需求是匹配的。”骆铁军进一步解释道,“今年的产量增长确实高于预期,但钢铁是被动型行业,受库存、资金占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无限地去生产,产量完全是受需求带动,我们也消纳了不少国际的过剩产量。”
前三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高于产量增幅,预计全年粗钢实际消费比去年增长5%左右。对此,他强调,今年的消费强度是非常态的,它得益于今年应对经济下行国家采取的刺激措施,对此大家要保持理性,在扩产方面应保持谨慎。
二是钢铁产量全球占比大幅提高。今年前9个月我国粗钢产量在全球占比58%,生铁占比69%,进口铁矿石占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的71%。“如此高的占比是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旺盛的体现。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占比将会逐渐缩小。”骆铁军说。
三是出现阶段性粗钢净进口。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038万吨,同比下降196%;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比增长722%,钢坯进口增长近10倍,近几个月形成阶段性粗钢净进口,预计全年钢材出口将减少15%,进口将增加60%。“这几个月,印度、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都增加了100%以上。我国非但没有为全球钢材市场带来消费压力,反而消纳了其他国家生产的钢铁产品。”骆铁军说。
四是钢材库存恢复合理状态。目前多数钢厂库存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库存总量占当月粗钢产量的比值大致与往年一致,考虑到当前的高产量,钢材库存已恢复到相对合理的状态。
五是行业效益好于预期。前三季度,虽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及去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5%,但6-9月连续4个月行业利润超过去年同期,销售利润率均在5%以上,且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均低于去年同期。
新形势新机遇,技术装备需求有支撑
关于钢铁行业与技术装备行业的关系,骆铁军用“互相依赖、相互支撑”几个字来概括。“钢铁行业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一台台轧机和一条条产线等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和不断进步而取得的,而巨大的钢铁规模也为相关技术和装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骆铁军进一步解释道。
我国冶金装备制造经过从购买二手设备到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再到创新制造和不断的创新后,钢铁装备、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实现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按重量计算,大型冶金设备自主研发率达95%以上,吨钢投资明显下降。”骆铁军表示,“我国钢铁技术装备不但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还伴随着‘一带一路’项目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成果与世界共享。”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发布。
骆铁军认为,从宏观的角度看,钢铁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原料行业,必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并努力取得更加光荣的成就,相关的钢铁技术与装备行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行业的角度看,骆铁军表示:“首先,尽管现在在控制产能,但大家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即不论钢企是原地改造还是环保搬迁,主体设备其实都在新建。这本身为装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其次,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必然是以后投资的重点。还有一个是智能制造。这些都将对相关装备和技术的需求形成强力支撑。”
根据钢协统计分析,今年115个重点项目投资中,涉及钢铁产能的综合项目为72%,其他28%的项目涉及冶金采选矿、焦化、烧结、热冷轧,环保节能技术改造,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钢铁行业对相关技术和装备的需求非常多元化。
但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在进口设备、备件的国产化与替代进口,以及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是装备制造企业应当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据钢协调研,我国冶金技术成套装备本身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但限制性更多的是涉及整个工业基础的问题,特别是底层工业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芯片研发等还会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骆铁军强调。此外,在低碳冶金、近终形制造、智能制造等技术方面仍处于跟随状态,部分核心检测和控制装备仍依赖进口。
协同创新补短板,设备分会当凝心聚力紧作为
“中国钢铁及技术装备行业过去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短板依然突出。”骆铁军指出。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建议》也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为此,骆铁军希望冶金设备分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提升冶金装备科技力量和掌握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尽快提升品牌价值。好的品牌能带来巨大的价值,我国领先世界的钢铁规模必定能造就世界级的技术装备品牌。“希望冶金设备分会高度重视品牌工作,促进企业打造一系列的国内装备品牌,如一提起离心压缩机就想到沈鼓,一提到联轴器就是泰尔重工,一提起高炉炉顶就想起秦冶重工等。”他说。
二是要创新分会专业组织形式,进一步激活动能。他希望形成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更为活泼、更有朝气的互动机制,推进分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如分会下设各专业组,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可轮流承担理事长单位职责,或者在开展专业活动中,可由钢厂担任组长,设备制造厂担任常务组长,形成优势互补。
三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深度融合,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开始“接地气儿”,与当前的设备制造商、工程公司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在碳中和等一些新的领域,应加强产、学、研、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设备制造厂的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促进设备分会的桥梁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