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 58好笑网 www.58hx.com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对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请立即通知(邮箱:d_haijun@163.com),本站24小时内撤除。
他,27岁成为高级技师,打破了当时公司年龄最小高级技师的纪录;他,参与加工制造国产首台30MW燃气增压机组,摘取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他,先后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效益……他的事迹与水稻专家袁隆平一同被编入中国青少年教育丛书《共和国的建设者》,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董礼涛,48岁,中共党员,他是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汽公司”)的一名铣工,高级技师,是“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在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以及国家重点工程主动力系统项目等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设备中都凝结有他的功绩。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国内前沿,从担当企业责任到肩负国家使命,一路书写着无悔的人生,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他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功绩显赫。
立足普通岗位实现大有作为
“当年每天脑子里就像环球影院一样,满眼都是设备、工件的事儿”,董礼涛回忆道。1989年8月技校毕业后他走进了具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哈汽公司,成为一名铣工学徒,每天干的就是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平面、沟槽、孔洞的加工。当时一般加工是将孔洞形位误差控制在02毫米范围内,然而他却想,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02毫米?
为了实现这个在别人看来是“野心”的“小目标”,他利用各种休息时间,捧着书本仔细钻研,趴在铣床上反复琢磨。他开始提出了一些令师傅都认为大胆的、非常规的加工方法,正是这些“奇思妙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不断实践和用心钻研,他的技术逐年稳步提升,一些独具匠心的加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他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快速在公司车间里成了创新的“新秀”,并打破了哈汽公司当年高级技师年龄最小的纪录——27岁。
1992年,他开始参加公司工会开展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自此,铣工工种榜单上,董礼涛的名字开始连续多届蝉联冠军宝座,先后获得了公司“铣工状元”、“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他又代表公司先后参加了中央企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不同级别的职工技术大赛,均获得了耀眼的成绩。“正是一次次比武训练帮我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综合的铣工技能,为实践干好手里的活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董礼涛说。
2007年,哈汽公司在职工技师协会成立大会上,首次以董礼涛个人名字命名了“董礼涛——超超临界百万机组主汽阀阀杆键槽加工法”,并向全公司推广。
秉承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个所有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董礼涛立足本岗,把机械加工作为不懈奋斗的终身事业,彰显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担当有为。
创新逐梦助力高质量发展
“要靠我们自己的‘中国芯’,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哈汽公司二分厂设备升级改造,董礼涛被调到了XK778B数控卧式铣床工作;2009年,公司委派他远赴德国,去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董礼涛不负众望,在公司引进这台新设备后短短一个月内,他就熟练掌握了这台数控机床加工的全部操作要领,承担起公司首台燃压机组、重点工程机组等重点项目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
国产首台用于国家西气东输项目烟墩站的燃气增压设备,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在他国也是经历了二十年的不断改进、完善才成型的产品。哈汽公司引进、吸收这项技术,并且实现国产化,是对关系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机组的核心部件,大多是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加工的部位非常多,更难的是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要求还特别高。董礼涛根据机床本身的工作特性,尽可能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保证统一的基准,他自行设计了一套被同事称为“变形金刚”的柔性工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乌克兰燃压机组及重点工程主动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节约了大量工装设计、制造所需的费用,更关键的是减少了试制阶段的生产周期。董礼涛还在加工158机组转子装配件斜齿汽封弧段时,自行设计成套的系列化夹具,制定独特的加工方案,一台机组就为公司节约80多万元,使高新设备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
多年来,董礼涛通过不断创新、钻研解难题,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中,为哈电集团和哈汽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工匠精神坚守最初梦想
“我们干出的活儿要像工艺品一样,精致、完美。”董礼涛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工人。如今的董礼涛,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工匠,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最初的梦想,他也明白这个梦想光靠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
2007年,哈汽公司成立职工技师协会,董礼涛受聘为技师协会理事。并在协会的技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了高级技师的引领作用。工作之余,他将多年来积累的铣床加工技法汇总梳理,于2009年,在公司工会的帮助下,汇编成册,在公司内推广使用,成为了哈汽公司生产一线铣工的实用加工指导书。
“以前靠自己动脑筋,现在要学会团队一起搞创新。”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2008年他组建了“董礼涛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历经“哈汽董礼涛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董礼涛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又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还承担了公司出产的常规火电、核电产品、燃压机组和重点工程产品的中小部件制造攻关任务。其中两项创新成果分别在2011年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岗位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在2013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董礼涛先后申报二十余项专利,已经获得十七项专利授权。
几年来,工作室共培养出了二十六名优秀人才,在他的众多徒弟中,刘尚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何志国通过技术比武晋级为高级技师,获得黑龙江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温东升培养成高级技师,先进生产者;王洪宇、李昊、李满昌培养成技师;齐孙岩表现突出,被公司聘为重点工程的专项计划员,进入了管理岗位。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工作上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付出总有回报。他先后荣获了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冶金行业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首届龙江技能大奖、首届龙江工匠、黑龙江省国资委系统劳动模范、哈尔滨市感动人物、龙江品牌人物、入选中央企业百名工匠人才培养计划等荣誉称号。
“我没有觉得自己做得多优秀,我认为工作就应该这样做。”收获诸多荣誉的董礼涛始终保持朴素的平常心。作为产业报国的大工匠,他正怀揣自己的梦想,在在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稳步前行。(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