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水利资金超过1650亿元,持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应对水旱灾害、创新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纵深推进水利改革、从早从严抓好疫情防控,为贵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各项水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一时期成为贵州水利改革发展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开工项目最多、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建成通水,以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为代表336座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197倍,全省在建骨干水源工程达到465座。一大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十二五”末的110亿立方米提升到126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进入国家规划数量和项目开工数量均居全国之首,全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省水利厅厅长樊新中介绍,“十三五”时期,是贵州水利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资金695亿元,巩固和解决了74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包括贫困人口2523万人,投入资金、解决人数居全国前列,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为贵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此外,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制,全省4697条河湖(含草海)共设22755名河长。出台《贵州省河道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全域实现零网箱,湖库生态渔业达50万亩,河湖水质持续转好。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两年受国务院表彰激励。在强力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中,贵州省严格落实水利部等四部委文件要求,年度任务完成率100%。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五年考核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疫情期间,贵州省还及时出台“八项硬核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防护物资、建筑材料、运输等困难,全力推动水利项目复工复产。夹岩、凤山等5个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和401个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2月底全部复工,所有水利项目3月底全部复工,各项水利工作均实现既定目标,为全年攻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