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11月26日在南京开幕。 本届大会以“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云展会”,中外“大咖”云上论“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应用、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赋能。 新玩法,“云展会”尽展高科技 今年大会首次取消线下展会,改用“云展会”的形式,为最新技术和顶尖产品提供更全面的展示,也为行业打造数字化的交流、交易平台。 开幕式上的“云上巡馆”环节,埃斯顿、西门子等示范企业的高科技尽收眼底——南京埃斯顿带来我国第一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作为“灯塔工厂”的代表,犀牛智能通过集约型供应链网络及数字化柔性制造,实现按需开发、按需生产…… 大会联合阿里云首次推出“3D+AR”的“云上博览馆”,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吸引3000多家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入驻。打开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官网,选择进入“3D全景展会”,就会出现如三维仿真城市一般的“系统解决方案展馆”“装备和公共服务平台展馆”“示范应用展馆”“金融对接展馆”“人才交流展馆”5大展馆,点击展馆图标,展商信息便会立体化地呈现在眼前。 “个人、企业只需在智能制造大会主页注册账号,按照流程指示注册完成,即可与展商沟通交流。”主办方相关人士介绍,本届大会还引入“工业品牌节”,利用数字平台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参会企业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技术合作方、阿里云智能战略发展部总监陈哲表示,“云上博览馆”将全年开放,实时更新,持续服务江苏制造企业,让更多企业和观众共享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云展会”。 新形势,智造赋能数字化转型 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以及国内外经济新形势,通过智造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成为主论坛上嘉宾们的共识。 “究竟什么是‘intelligent(智能的)’?”“工业40”的提出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工程院原院长孔翰宁通过视频连线向与会者抛出问题,“‘智’意味着智慧,‘能’是能力的意思,我们赋予机器智慧、提升机器能力,制造过程变得更智慧和高效,这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在
他看来,只有加强与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才能成功解决当今世界所面对的严峻发展挑战。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从技术牵引、业务牵引进入战略牵引阶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洁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不断向各产业链全面渗透,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场景加快落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注入新动能。“航天科工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以数字资源反哺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强与江苏省、南京市的合作,让更多企业搭上智能制造的‘快车’。” 眼下,智能制造正促成新的商业模式。“消费零售市场的大数据资源,成为驱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我们通过对大量个性化数据进行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挖掘需求、创造需求。”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未来消费者的衣食住行,都将是数字化叠加的服务。智慧零售相当于一个“路由器”,是智能制造的重要驱动和引领,让平台服务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做到“千人千面”。 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表示,作为“东道主”,借助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带来的“强磁场”效应,如今的南京“智”造名企快速涌现、“智”造名品崭露头角、“智”造园区各具特色、“智”造平台开放共享,今年1-10月,全市高新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298%,在智造名城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新机遇,为“赶超”提供智力支撑 大会期间还主办11场主题分论坛和嘉年华活动,涵盖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多维度、全方位聚焦产业前景,而如何发力“高质量”成为核心议题。 当天举办的智能制造科技进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开宗明义,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形成历史性交汇,必须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 各国都把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该如何赶超?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的研究,中国最明显的短板就在质量效益上。“事实证明,智能制造是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他建议,我国应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基础上,持续增强研发创新,利用国内市场、体制方面的优势,一边集中力量突破短板,一边瞄准智能产业,力争率先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生产。 然而,突破瓶颈并不容易。“工艺是制造业的看家本领和商业秘密。而我国传统液压成形成套装备的智能互联程度非常低,工艺控制不稳定、系统协同度不高,严重制约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建议,国内高校在智能制造相关学科领域,应像重视智能装备一样重视智能工艺,促进国内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