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联科技  >> 查看详情

互联网企业参与建设 解析智慧城市十大趋势

时间:2024-02-10 10:40:00   作者:www.58hx.com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智慧城市目前正被各国列为重点建设目标。随着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进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实战阶段,在政策推动下不断提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围绕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智慧城市目前正被各国列为重点建设目标。随着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进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实战阶段,在政策推动下不断提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围绕加强城市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和重点领域提供智慧应用服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4G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IDC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丁宝贵认为:2015年将是中国智慧城市的创新年。国家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这些因素将会推动建设模式的不断创新,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的智慧城市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据预测,在2015年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据预计,2015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变,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阿里和百度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个层面,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因此,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必将在今后几年快速转变,从而有利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2、民生类的服务平台涌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4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通知》。通知指出,信息惠民工程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社保、医疗、教育等九大领域的突出问题;各地方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2014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计80个城市。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据预计,2015年,民生类的服务平台将在中国各地快速涌现,并且会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4G网络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智慧城市将会呈现群带建设

  2014年8月1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旨在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11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旨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应用的一体化发展,将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群。据预计,2015年,智慧城市将会呈现群带建设,区域城市合力规划打造智慧城市群。政府方面应该着手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区域合作。企业方面应该着手研究区域化智慧城市群解决方案,同区域研究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加强合作,因地制宜,为城市群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4、智慧城市建设将趋于理性发展

  近年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自住建部公布智慧城市试点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队伍中。初步估计,到目前为止,约有400个城市参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但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空中楼阁、投资浪费及标准缺失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此来看,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加强在各行业和各细分领域的深入探索。据预计,2015年,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趋于理性。政府方面应该着手加强顶层设计工作,梳理自身需求,按需定制,建设适合自身的智慧城市。企业方面应该着手深入了解城市需求,落地解决方案,以服务推动城市发展。

12下一页>

标签: 智慧  城市  建设  城市建设  发展  推动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