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污染物阻碍了光线的传递,从空中望去,北京城像是个蒙着一层黄光的蒸笼——特稿《雾霾北京时》对霾情到来的状态如是写到。
一年一度,秋冬季节来临,雾霾污染也将多发,在其带来新一轮呼吸焦虑的同时,也将反向推动“空气经济”的发展。
“过去提到空气经济,就会想到空气净化器,但其实它所解决的相对有限,未来 3 到 5 年势必将会被淘汰出市场”,10+air 创始人王科说了这么一句话。
“它的确能够一定程度上优化室内空气,但本质上还是个小范围内循环的净化模式,把旁边的空气抽入过滤后再排出,有一些指标达到优化效果,但对如二氧化碳等其他指标是无效的”,如王科所说,净化效果不高、范围有限,影响供氧等使其没法有效解决室内空气安全的问题。
10+air 选择以新风系统切入,通过在密闭室内一侧送风、一侧排风,将室外的新鲜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增氧等系列处理,以实现新风流动保证空气质量,本质上,这种模式由内循环改为了内外双向循环。
事实上,切入新风赛道,除了模式本身更符合用户需求外,王科表示还离不开其“市场规模大”、“占有率远低于欧美日等国家”。参考空气净化器市场,2016 年有 574 万台的规模,产品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实现 19.3% 和 23.6% 的高速增长,预计 2017 年销售规模或可达千亿元以上(中国产业研究院)。这印证了消费者对空气安全产品的需求真实存在。
在此基础上再来看新风市场,据奥维云网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新风系统有 61 亿元的规模,2017 年预计实现 90 亿元,同比增长近 50%。但该规模下,新风系统产品的市场普及率不足 5%,而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其占有量高达 95% 以上。“参照国外的发展来看,国内这三年将是新风爆发期。”
王科介绍,新风系统过去主要面向医院和高层写字楼等场景,一般在装修前完成,因为需要布管安装,对房屋装修破坏较大。而 10+air 主打家庭建筑领域,“需求增长更快”。
据王科介绍, 10+air 最开始由别墅、单体建筑切入,推出了其第一代产品“魔方”,“魔方”主要针对 600 平到 1200 平不等的大面积场景,其模块化机组的产品形态使得可根据具体空间需求组合安装,“安装时间 10 到 15 天,风量在 4000 到 8000 m3/h,增氧除霾,可将 PM2.5 控制在 5 以内”,王科称。
不过这类场景客单价虽高但天花板较明显,因而 10+air 也研发出其第二代产品、目前主推的 C4 系列,该系列主打 50 到 150 平的户型,形态类似空调柜机,占地面积适中,但与空调柜机不同的是其出风口在上,顶出风,王科表示,该设计主要是考虑康达效应,保证净化效果。
在此基础上, 10+air 正在研发的 T1 系列,则是壁挂机型,主打 50 平以下的小户型,风量在 120 m3/h左右,王科称,“ T1 更灵活,而且可以多机联动,协作保证最优进风和排风”。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