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核地研院院长李子颖介绍,目前我国基本摸清了铀矿资源潜力的家底。在全面总结我国各大工业类型铀矿成矿规律,系统建立全国所有铀矿床的矿床式、区域找矿模式及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各大工业类型铀矿新的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增长方向论证工作,构建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3大类数据,实现了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字化数据综合集成,完成了全国铀成矿区划、重要成矿区带和重点地区铀成矿远景预测。其中,预测全国铀资源总量200多万吨,为国家制定有关规划和铀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同时,核地研院创新发展了铀成矿理论,建立了热点深源铀成矿理论,阐明了热液铀矿成矿机理,确定铀主要来自深部,其成矿深度可达2-3千米;系统建立了我国热液铀矿田(地区)的热点作用识别标志和热点铀成矿模式,为我国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和外围扩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相山铀矿田西部、长江铀矿田、浙西、桂北地区等预测的成矿靶区,经勘查查证落实了新的铀资源。提出了砂岩叠合复成因、构造活动带等铀成矿理论,为指导新区突破、老区扩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预测的靶区取得砂岩铀矿找矿重大突破。
据悉,近年来,核地研院大力推进海外市场合作开发,在非洲纳米比亚、尼日尔、赞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等技术服务双边和多边合作;特别是在中核集团和中国铀业大力支持下,核地研院通过竞争赢得沙特铀钍资源评价项目,并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整个项目组织实施,组织科研人员对沙特全境开展了放射性资源综合调查和评价工作,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有望落实特大型铀钍-稀土-稀有金属矿床。(记者朱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