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婚纱摄影工作室
1959年,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师侯开元背着德国林浩相机冲进人民大会堂,拍摄了3个月。他说拍这些照片是“爬得很高,钻到地上”。他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得到他们。他非常珍贵。
半个世纪后,在刘金标办公室的铁柜子里,精心保存了7万多张北京的照片。此时,侯开元、赵树强等老一辈摄影家涉足的拍摄地已经成为永远无法回头的原点。
但刘金彪开始跟随师父的脚步。有些起源,即使不能追溯,也能找到痕迹。故事始于1999年。
1999年,为了办个摄影展,刘金标开始整理睡在柜子里的老照片。当他对比两代摄影师的照片时,惊讶地发现北京的变化已经被悄悄地记录下来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地方真的不拍照了。他当即做出决定,决心回到原点!
橱柜里旧照片的最早拍摄时间可以追溯到1953年,而真正回到原点的时间是2008年到2011年。在过去的三年里,刘翔一共拍了300张照片。
刘金标的射击要求几乎苛刻。除了拍摄地点和角度相同外,拍摄时间必须是同一个月同一天同一时间。即使是照片中的细节,他也希望实现真正的修复。
拍张北京站的照片。师父早上10:15。刘金标坐公共汽车迟到了几分钟。拍摄时间是10:20。
当我在北京饭店拍照时,饭店前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和警察。刘金标等的是时间和警察,只好等警察的面朝东。”因为在之前的照片中,警察的脸朝东。”
为了给天安门广场拍照,他三次登上天安门大厦。”最后,与大师的射击地点相比,我只有一米之遥。”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很多射击场已经无法回头,这也让刘金标感到遗憾。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许多照片都是从山顶的绝美景色中拍摄的。看北京城市肌理的最好方法是从高层建筑的顶部往下看。然而,可以提供空中座椅的城墙不再存在。
除了机位的变化,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化也让刘翔感到遗憾。”北京很多门楼都被拆了,只能拍下位置”,刘金标说,前门和东便门的新照片都拍了,但东直门、朝阳门、德胜门和阜成门已经拆了。而不是城门楼,他们只能拿当年城门的位置。例如,东直门只能拍摄中石油大厦周围的景观。
在两代摄影师的镜头下,这座新老北京城似乎完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城市故事》的作者王军认为,他们的镜头很有尊严,他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对城市的思考。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想想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结论。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面貌。北京的每条小巷都有无数的故事。这些小巷的走向构成了城市的肌理。这种肌理是数百年来人类生活的积淀,构成了北京城市的面貌,也为“北京为什么是北京”提供了部分答案。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北京的巨大变化。挤在院子里的人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是好事,但盲目拆除旧城,确实破坏了北京城市的肌理。幸运的是,这些照片仍然存在,给新旧北京人一个机会,看看过去北京的质感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