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在此过程中,人格权编草案完善了隐私定义,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四审稿也同时修改了隐私的定义,内容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这则法案很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拒绝骚扰,安宁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针对这一点,可以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安宁”监测平台系统就可以监控、消除生活中的“骚扰”。
就拿生活中的场景来举例。
1、手机现在是人手必备的工具,骚扰电话想必是很多朋友都为之头疼的东西,但是如果将“安宁”监测平台来进行“过滤”,设置好判定“安宁”等级的拨出频率,再由系统分析接入电话的拨出频率来判断是否为“高频拨出骚扰电话”,从而将此类来电自动屏蔽,这样对人们使用手机造成了极大的便利。
2、邻里环境是大家切身相关的,而在小区、街道等地方经常会有“噪音污染”,打扰了生活的安宁。而面对这种情况,“安宁”监测平台系统也可以根据造诣等级来划分是否为扰民,邻里生活安宁多了个维权抓手。类似噪音、狗叫、广场舞等扰民行为,除了报警,还可依据民法典安宁权的规定诉请法院,要求判决侵权方承担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在内的法律责任。
如此一来,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生活安宁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