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联科技  >> 查看详情

物联网十大企业,你都了解吗

时间:2023-12-08 10:40:23   作者:www.58hx.com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24万亿元。据统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已达70亿台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24万亿元。

据统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已达70亿台;到2020年,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预计将增加到100亿台,到2025年将增加到220亿台。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2008年500亿美元,2018年近1510亿美元。《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53.8亿,其中5G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9.3亿。

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价值之下,物联网企业不断崛起,从而实现万花齐放的态势。在此,OFweek物联网编辑通过收集各项数据及材料,从而排列出全球十大物联网企业。

华为作为中国最为领先的科技企业,其成立之初从事通信行业。在物联网时代中,华为依然以连接通信为核心,从而布局其行业,例如物联网,华为在发布会时所说:“我们只是负责连接,而不是去生产各个终端。”

为了更好的拓展物联网产业,华为发布了“1+8+N”的战略,该战略以手机为核心,从而带动8个智慧交互平台,并让各类符合HiLink标准的泛IoT设备相连。在泛IoT中,华为分为两个板块:华为严选和其他符合标准的设备。其中的差别主要是管理方式不一样,华为严选主要由华为协助销售,并对其售后等服务负责,该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华为的要求生产。而其他符合标准的设备,只需达到最低要求即可,但华为并不会对该产品担负任何责任。

除了连接之外,华为同时还大力打造以巴龙5000通信芯片为核心的芯片,通过该芯片,各个设备能直接连接5G网络,从而提升数据传输,进一步加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联动速度。

基于此类做法,华为物联网产业得以高速发展。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在产业中的定位,同时也离不开众多企业的合作,但最为根本的是华为自身对产品和技术的不断钻研。而正是因为华为的成功,也让美国对此深感不安,为了遏制华为,不惜把华为纳入到实体名单之中。

但华为的发展并不如美国所愿:在美国的打压之下,华为反而发展的更为迅猛,特别是一向低调的海思,也“正式”出场,从而为“华为”这颗大树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PC时代,英特尔生产的CPU横扫全球,但在移动端方面,英特尔落入败局。而在近些年,由于苹果的大力支持,让英特尔得以在移动端研发和生产CPU芯片,据了解,在2018财年,英特尔营收同比增长13%至709亿美元。

然而,英特尔并不满足于单一的PC和移动端CPU生产,为了利益最大化,英特尔也进入到物联网产业之中,凭借着自己50余年领军全球半导体的资本,从芯片到边缘再到AI驱动智能变革,积极面向以数据为中心业务转型,在他们看来,数据洪流时代蕴含3000亿美元市场。

为了提升竞争力,英特尔围绕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生态大肆投资、并购相关创新企业,包括收购了Movidius、Nervana等其他AI芯片创新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云、物联网和芯片技术发展,包括推出Movidius Myriad 2视觉处理器,Nervana也推出了云端AI芯片。

同时,英特尔再次以20亿美元(人民币:140亿元)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Habana Labs,是一家为数据中心提供可编程深度学习加速器的厂商。在官方通报中,表示此次收购将增强英特尔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并加快其在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芯片新兴市场的发展。英特尔预计,到202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对于英特尔来说,从CPU迈入物联网,为各类终端设备提供各类CPU设备,看似其拥有强劲的动力,但由于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不同产品所需的CPU性能并不相同,在此环境下,英特尔并不能在物联网产业中全面施展拳脚。

同时,由于美国的打压,让中国看到芯片这一产业并不能完全依靠国外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企业不断推出基于不同行业的芯片,虽然这些芯片并不能全面超过英特尔,但在某些领域中却足以对抗英特尔。

12345下一页>

标签: 联网  华为  英特尔  芯片  企业  设备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