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经信委编制了《2016年福建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全省共103个项目入围,为我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壮大进一步夯实基础。今年1-9月份,福建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15%,已有52家企业通过国家贯标评定,占全国通过总家数的10%,位居全国第3位,同时,有超过1000家企业完成了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14个项目入围后,今年南安再次有两家企业携3个项目入围2016年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其中,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泉工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年产100MW新型高效多用途太阳能电池3个项目入围,为南安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缩减人力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链接有全世界各地泉工设备的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正成为该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又一个重要砝码。据介绍,泉工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在泉工今年正式启用,用于维护用户装备高效、持续稳定无故障运行。
当用户的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机器远程连接进云平台诊断中心,由泉工高级工程师进行远程诊断,并进行一些远程维护工作,有了初步判断后,如果需要工程师去现场服务,也会准确很多,这样的方式能够较快地解决用户设备的部分问题,而且大大减少人力,降低现场维护成本,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云服务平台也是我们公司供给侧改革的技术支持,它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为客户提供建议,并为他们定制自身需求的产品。”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炳煌告诉记者,通过云平台可以对所有售出的砖机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而这些真实的反馈数据对泉工进行技术升级、产品改造,以及新一代产品设计的功能和需求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云服务平台的启用,开启了泉工智造服务“互联网+”新时代,大大加强了泉工设备的远程诊断和远程控制能力,使其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而在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阳光中科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百米长的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同样让人啧啧称奇。
这条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由6条全球顶级的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组合而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实时数据库平台的现代化生产线,利用电脑就可以实施生产计划调度和过程控制,并与ERP的供应链管理模块进行集成。每条生产线上只需两三名工人,其他工序则由机器人承包。经历6道工序后,这些电池片被送往国内主要的光伏产区。
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缩减了大量的人力成本。2010年,阳光大地刚成立时启动了两条生产线,一线员工有200多人。如今企业生产线扩充到6条,而一线员工仍旧只有220人左右(两班次总量)。“算下来,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大约为企业缩减了70%的用工成本。”该公司董事长许新湖说。
但这样的改造提升投入不小,许新湖透露,仅2015年公司就投入了3000多万元。企业舍得在智能化生产改造上下血本绝非盲目。根据该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公司在自动化方面的投入基本上15个月就能实现成本回收,这还没算上企业良品率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 助推南安产业智能蜕变
近两年来,南安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实现设计过程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管理信息化,并引导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新业态新模式等,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和推广应用。
作为福建省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南企在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上成功“探路”,“数控一代”正成为南安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数控一代将工人的双手解放了出来,而且可以24小时运作。”业内人士表示,乘着“供给侧改革”的东风,生产线步入智能化时代已成为大势所趋。
南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南安市试点示范企业也取得突破,不断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实现设计过程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管理信息化。“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有利于通过试点示范,提升我市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以及生产过程、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助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据了解,目前南安有九牧厨卫等2家企业获评首批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阳光中科、新东源石业分别获得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闽发铝业“铝型材加工之管材车间智能化技术”等14个项目入选2015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阳光中科“年产240MW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入选2016年福建省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名单。
通过深入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南安制造”正在大步向“智能制造”迈进。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