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建材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逐年增长,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降低,近两年二氧化硫及烟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固体废物利用量持续上升。
其中,水泥、玻璃、陶瓷等主要建材产品的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持续增长,新型干法、浮法玻璃、池窑玻纤、新型墙体材料等先进生产技术产量比例不断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材工业的发展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我国主要建材产品如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产品产量继续处于世界首位,全球近一半的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都在中国生产,如水泥的生产和消费量达到全球生产和消费量的50%左右。
与十五时期相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门类品种日益丰富,配套能力显着增强。目前,不仅可以生产高档建筑材料,还可以为航空航天、军工、高新产业等提供特种材料。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34亿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403亿吨,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152亿重量箱。水泥、平板玻璃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了行业整体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建材主要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70%,浮法玻璃比重超过80%,玻纤池窑拉丝比重超过80%,新型墙材比重已超过50%;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中材、中国建材、安徽海螺、河北惠达等一批大型建材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市场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有序。
工艺技术及装备均赶超先进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建材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纤池窑拉丝等生产工艺技术,并具备了成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
新型干法水泥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磨粉、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到装备制造都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超大超薄陶瓷板、多晶硅石英陶瓷坩锅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新型建筑材料、树脂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制品、非金属矿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在工艺、技术和装备领域都取得了显着进步。我国20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玻璃钢叶片、年产千吨级的碳纤维项目均已投产。
目前,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率先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向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出口的跨越,其先进性、可靠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得到国际业界的好评。
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着
近几年来,建材工业着力研究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在理论上做了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建材工业正在朝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迈进。
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2010年建材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比2005年下降52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516%。
2009年,建材行业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全国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利用固体废弃物达到7亿吨。2010年,水泥行业预计投入运行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将达到561台套,装机容量4786兆瓦。十一五时期建材工业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累计发电177亿千瓦时,按各年火力发电平均煤耗计算,建材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量相当于为社会节约能源5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
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建材民营企业数占全国建材企业总数的比重已超过70%,成为建材企业的数量主体。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有力推动了自身发展和购并重组工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来华独资或合资兴办企业,推动了国内建材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以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工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龙头,带动成套建材生产装备的出口,成效显着。
目前,出口国家和地区呈多元化,项目遍及新兴经济体和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对外工程总承包成为新亮点,尤其在水泥工程领域,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超过40%,有效地带动了我国成套建材技术和装备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