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屏南县石材产业实现三赢
10月17日一大早,屏南县路下乡路下村,70岁的村老人会副会长李振枝和往常一样站在桥头上,看着溪阔、水清、鱼欢,高兴地说:水质没什么变化,我就放心了。
几年前,却不是这番光景。一些石材企业直排污水。溪变浊、变脏、变臭,鱼死光了。看着昔日的牛奶河变成了幸福河,村民很开心。
路下溪在屏南境内叫柏源溪,流经古田溪汇入闽江。其源头之一的发竹坑村,储藏着丰富的露天黑色花岗岩,储量高达500万立方米。
2002年,石板材开始开采。资源开发了,财税增加了,农民增收了。在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废水、废渣等诸多环境污染问题。而福建庚茂石材集团进驻路下乡,投巨资打造绿色矿山,建设了友邦石材加工集中区,破解了工业污染难题,打造出了环境保护的庚茂样本。
采矿,解决废水废渣难题
汽车从县城出发,驶过了十八道湾,最后爬上了一段尘土飞扬的土石路,就到了福建庚茂石材集团发竹坑矿山。眼前,一块山角已被开挖出了一个大操场,操场上,两台自动开山大切机开足了马力,切豆腐似地切割着矿石。
矿山污水问题如何解决污水进行了循环利用。集团副总裁叶海寿说,大切机采用湿法切割,水从山涧里抽出来,经大切机后形成污水,污水经几个沉淀池多次沉淀后变清了,就被抽出来重新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又节省了生产成本。
矿山的废渣问题又如何解决按照国家规定的植被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采边恢复,打造绿色矿山。废渣场一定要过覆土、种树、建拦渣坝三过。1号废渣场大如操场,表面覆土,长满了杂草,山坡上栽满了一株株杉木,山脚下是一个拦渣坝。坝子是省里设计的,方块石砌成的,能沉淀污水、雨水,坝上能过汽车呢!叶海寿告诉笔者。
加工,做好环境保护文章
路下石板材加工企业,如今实现了由蛹化蝶的质变,源于一个理念的变化:挣钱要挣良心钱。集团董事长李世雄多次表态。
路下石材加工企业过去存在多、散、小、乱等问题。一个乡,竟然冒出48家加工厂,大多是简易搭盖毛胚房,设备陈旧老化,污水直排,群众怨声载道。路下乡分管环保工作的武装部长黄小平显得很无奈,监管起来的确有难度。
眼见溪水被污染了,鱼死光了,路下村老人们坐不住了。村老人协会牵头,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大家每天义务轮流巡视河道,一旦发现石材企业偷排,立即追上去。罚款500元买鱼苗,放流河中。可鲤鱼死亡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用鲤鱼来净化水质,是下下策,不是长久之计,村民对此忧心忡忡。
如今,在凤林村,一座现代化的石材加工厂拔地而起,这就是福建友邦石材加工集中区。2010年,路下乡对石板材进行资源优化整合,48家企业入股福建庚茂石材集团。
石板材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给企业、群众带来了变化和好处。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现代厂房代替了简陋工棚,现代化的设备代替了老式设备,有了环保观念,企业舍得投入了。乡党委书记黄惠群说。
集团办公室主任郑颂告诉笔者: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光设备就投了1000多万元,治理污染,投了1000万元。
令人头痛的污水问题,不再是问题了。厂里建了45口沉淀池,污水一级一级沉淀变清后,一部分抽出循环利用,另一部分排入河中。河中放养锦鲤,让鱼儿监督着水质,还营造了美好景观呢。
污水沉淀后废渣怎么办直接运往填埋场处理。同时,准备用废渣做空心砖,资源不浪费。郑颂说。
如何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呢采用先进的水磨机械、红外线桥式切边机,可减少粉尘,甚至不产生一点粉尘。郑颂指着生产机械说,噪音呢这些先进设备都具有消音、减振功能,噪音本来就小;把有噪音源的设备集中一个区域,生产时就更减少了噪音对外围环境的影响。
解决了令人头痛的污染问题,环保做好了,给农民、企业、政府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何实现了三赢
矿山开发了,随之而来的是发竹坑村的搬迁。在发竹坑新村,呈现眼前的,全是一溜子新房。除了在外打工的,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在新村盖了新房,搬了下来。走进52岁的计生户黄德富家,家里电器一应俱全。宅基地很便宜,一块70多平方米的地才4000元钱。收入有保障,三个人合资12万多元,买了一辆运输车,与矿山签订了运输协议,我开车每月挣6000多元,另外,车辆每年分红近2万元,买车本钱早就收回来了。
陈祥辉是石材车间的管理者。搬迁后,在新村盖了新房,父子三人都在厂里打工。在场的友邦石材总经理黄聿堡接上话茬,干满三年的,每月有400元的公积金。所有发竹坑人只要能干体力活的,都收进来,光石板材厂就有50个发竹坑人。集团招收当地农民工1000人,带动就业4000多人。
环保做得好,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产品质量提高了,供不应求。企业挣钱了,回报社会摆上了议事日程。2010年8月,庚茂石材集团捐资600万元,成立庚茂基金会,用基金增值收益部分奖学助学、帮扶计生特困户、病灾孤残老人等,总金额已达260万元。 环保做好了,群众欢喜了,企业和群众关系自然就和谐了。郑颂对此信心十足。
路下村老人会长高师龙早早到厂里转了一圈。现在,村老人会对企业很支持。过去经常来监督,看看有没有乱排放,现在基本不管了。企业环保做得好,我们就表扬,做不好,我们就批评。
过去,乡党委、政府、纪委组成了三个监督小组,由班子带队,白天看,晚上查,看看企业有没有偷排漏,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精力,有时还要安抚围在乡里的上访群众。黄惠群说,现在好了,平时到厂里走走、看看就行了。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国道建设、征地等民生工程上,引导群众发展生产。企业环保上去了,效益提高了,税收增加了,社会和谐了。